(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网刘喜月(华南理工大学)
据《新京报》《潇湘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6月19日,在某社交软件上,一则群名为“反渣小分队!”的聊天记录被曝光。有昵称为“小问题水”的网友在群内自称是名女幼师,利用职务之便给小男孩投喂避孕药,“让他们长大都废掉。”针对此事,该社交软件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在第一时间对用户进行封号处理,并已将线索上报警方。6月20日上午,太原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经查,“小问题水”真实姓名田某(男,30岁,山西省太原市人),其本人并非幼教,本人及亲属均无幼儿教育从业经历,未发现其有购买避孕药的情况,太原市也未发生给幼儿喂避孕药的相关情况。目前,犯罪嫌疑人田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在调查结果还未出现之前,网络上出现大量对于“女幼师给幼儿喂避孕药”的讨论,不少网友在攻击当事人的恶劣行径时,认为这是受到女权思潮中的极端思想影响,需要警惕女权运动中的种种极端行为,更有不少人将其上升为社会性别对立问题。而事件反转后,性别对立议题的讨论与相互攻击更加沸沸扬扬。
事实上,近两个月以来,从华工博士生疑依靠导师帮扶获得多项科研成就,到川大研究生污蔑农民工偷拍,再到天大女生扣饭,就有多起事件引起人们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
目前,性别冲突对立话题在网络上已经变成一个不能回避的议题,似乎所有人都热衷于解构每一次事件,将事件中不同性别的当事人分属于两大阵营,但是否所有问题都能归于性别问题?我想也许并非如此。
别让性别议题掩盖了真实的社会矛盾,使得关注失焦。很多时候,我们在探讨女权,男权,其实是在探讨人的正义的力量,我们强调的是人的尊严,社会公平与正义。当所有一切被简单归于两性问题,我们反而会被遮罩了双眼,使得理性探讨的声音淹没在情绪化的发泄中,从而看不到事件本身反映的社会议题,如法制的完善,监督的缺失和阶级的差距等。
事实上,我们在反思每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性别维度都会存在,我们并不能抹去性别维度层面在历史发展中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同时这些性别观念也建构了我们。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人将社会问题抽象化为性别议题时,都从这个宏观层面的维度考虑,许多人只是出于情绪发泄的需要。就算我们真正意识到性别维度在社会议题层面的影响,但却不断将我们的视角放得过高过远,实际上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让性别对立议题泛化,极有可能使得许多人对其认知产生偏差,进而陷入混乱与极端。
当下网络媒体中的性别议题的议程设置与话语表达,影响了社会公众舆论的表达,而漫长的骂战也会导致对立进一步升级。许多热议的性别对立问题,媒体报道往往都有限且视角片面,且很少能透彻地阐释其中的性别平权问题。公众的积极讨论难以真正让自身观点引起大众共鸣,而往往是陷入一片混战。而部分群体出于自身权益维护的角度,不过是在混战中,借助性别议题,传递自身的片面的价值观。其最终目的,并不是维护两性群体促进社会公平,而是寻求自我价值观的认同与得利。
我们需要媒体对性别议题有正确的引导,也需要大众在讨论时回归事件本身,看到被忽视的社会乱象,助力相关问题的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